close
日本科普動畫《工作細胞》是將人體比擬為一個小型社會,而體內的各種細胞,例如:紅血球、白血球或殺手T細胞等都被擬人化,各司其職、努力工作,而衍伸出來的各種小科普故事。這個轟動台、日及中國大陸的動畫,是漫畫家為了正在念生物,對背誦細胞的各種功能感到苦惱的妹妹而畫。今天,雖然沒有動畫,但宸恩的老師們還是利用自製的道具,讓小小孩認識人體器官與系統。
在孩子的操作、剪貼,搭配老師的講解,各器官按照某種模式及功能性相近排列在一起,共同完成生理機能的結構稱為系統。透過感官的訓練,對孩子日後學習會產生很大的影響。培養感官能力,也有助於孩子認識自己的身體,包括視覺、聽覺、嗅覺、味覺、觸覺等,視覺教育教導孩子辨別物體的大小、顏色以及形狀;觸覺教育則教孩子感受肌膚的溫度、壓覺和實體等感覺;聽覺教育的重點是使孩子能分辨聲音的強弱、高低和種類;味覺教育強調讓孩子使用舌頭來感覺食物不同的滋味;嗅覺教育的內容則是用鼻子聞不同的氣味。
當孩子認識自己的五官、身體器官後,可以更進一步與他探討身體器官的功能,以及倘若失去這些功能後會面臨到的問題,就能引發孩子照護自己身體的動機,例如:告訴孩子雙眼近視可能會導致看不清楚,使得孩子懂得愛護自己的雙眼。此外,張碧雲主任表示,帶領孩子探索自己的手腳構造、訓練大小肌肉的協調性,能進而培養運動的樂趣、促進身體健康。

 

286179405_1198073450946966_3781409602584391044_n.jpg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宸恩實驗教育 的頭像
    宸恩實驗教育

    臺北市宸恩實驗教育機構

    宸恩實驗教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