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曾經有位孩子曾說:所有有趣的文章變成課文,就都失去趣味了
引導孩子思考「為什麼會覺得無趣」?
一篇文章拆解後,就像零件一樣,無法再體察其中隱晦的情意和內涵了
他說:「我不喜歡拆解、分析文章。」
老師引導孩子仔細想想
那些情意會不會因為每個人成長背景不同而被「誤解」?甚至是「不解」呢?
當老師讀了一篇經典想與孩子分享
如果有人沒能看懂,甚至誤會原本的意思,甚至是無法反思到自己身上,化成成長中可以學習的楷模,那是多可惜的一件事呀
可以保留閱讀時的感受
但也能在拆解之後發現自己可以模仿、學習的筆觸,甚至是觀察到自己從沒使用過的技巧
這也是文章拆解時能帶來的好處呀

264392943_1083164702437842_4222376070303593406_n.jpg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宸恩實驗教育 的頭像
    宸恩實驗教育

    臺北市宸恩實驗教育機構

    宸恩實驗教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