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以「商周到隋唐的社會與文化」為主軸,認識不同政權、不同族群互動之下的社會變遷與文化融合,在逐漸建構知識的過程中,除了歸納與整理重點,也能夠提出對於課文或者對當時代人民社會與政治生活的疑問,與過去的對話,到底有什麼重要呢?
一、設身處地
「如果我是那個人,在這一刻,我會做出什麼樣的決定?」
讀過無數的案例之後,就是在碰到問題的時候想,「如果是我讀過的那些人,他們在這時候會做出什麼樣的決定?」如果是秦始皇會做出什麼決定?孔子又會做出什麼決定?那麼在決策時,你就有無數的智慧寶庫任你使用。
二、洞見表裡
荀子說,「百王之無變,足以為道貫。」
很多孩子離不開手機,但到了面對面人與人社交的時候,常抓不準對方的心思,是不是真的是話表面的意思還是另有所指。看事情不但要看表,還要看裡,要看他沒有說出來的那一面到底是什麼,到這個地步你才真正明白什麼是人,什麼是事。
明白了人性之後,歷史也能讓孩子學習審時度勢的智慧。
更與孩子討論這世代這個時代的人的特色是什麼,
孩子才會明白這個時代做什麼容易失敗,做什麼容易成功。
宸恩電子信箱:chenen.taipei@gmail.com
宸恩IG:@chenen.taipei
宸恩Youtube頻道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@chenen.taipei
全站熱搜